广州代怀

魏晋南北朝社会保障制度研究(二)

作者:admin 来源:未知 2023-12-12 08:54

卜风贤分南北方由正反两面分析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对农业灾害的发生、发展产生的多方面的影响。高峰博士的论文《北朝灾害史研究》对北朝时期的灾荒情况、对北

上述著作对魏晋南北朝时期均有所涉猎。但研究深度尚属浮光掠影。社会慈善、社会福利相关研究灾害和灾害救助研究之外。

近年来还有一些有关社会慈善史、社会福利史的著作问世。周秋光、曾桂林所著《中国慈善简史》和王卫平等著《中国慈善史纲》

是目前仅见的两部中国慈善史研究专著。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慈善作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其中都有简单的论述。

也指出了这一时期慈善事业的基本特点。2018年底周秋光主持的“中国慈善通史”项目结项。著作即将付梓出版。

周、王两部著作对官方慈善、民间慈善的定义。有待进一步研究讨论。王子今等著《中国社会福利史》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研究社会福利史的学术专著。

从国家政策、社会组织和文化思想等方面系统考察中国社会福利史的发展状况。总结其历史特点。

其中也介绍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多种社会福利形式。不过。作者把社会救助、社会优抚和社会慈善均视为社会福利。

这一归类是不恰当的。沈星棣、沈凤舞著《中国古代官吏退休制度史》以时间为序。对中国历代官吏退休制度进行了全面又细致的分析。

填补了退休史研究的空白。笔者希望能够沿着他的研张剑光:《三千年疫情》。江西路径发掘出官员退休福利的一些内容。

对于其他时代明显不够重视。但近年还是出现了对魏晋南北朝社会保障进行专门研究的博士论文和著作。研究内容聚焦于灾害救助和宗教慈善研究。

灾害救助类。高峰博士的论文《北朝灾害史研究》对北朝时期的灾荒情况、对北朝社会造成的影响、政府所采取的荒政以及民间的救灾抗灾状况进行了考察。

王亚利的博士论文《魏晋南北朝灾害研究》较为深入地探析了这一时期的灾害发生情况和影响。剖析了当时的灾害观和救荒思想以及救荒体制和政策措施。

张美莉等著《中国灾害通史•魏晋南北朝卷》。该书对魏晋南北朝时期各类自然灾害分别进行了统计分析。

总结了特点。分析了成因。探讨了当时的救灾实践。书后附有《魏晋南北朝自然灾害年表》。逐条收录了不同时期各类自然灾害史料及其出处。

标明灾害发生区域并与现代对比。颇具价值。宗教慈善类。研究魏晋南北朝宗教的大家汤用彤著有《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

汤一介著有《佛教与中国文化》和《早期的道教》。方立天著有《魏晋南北朝佛教》。功底深厚。造诣颇高。

但并没有从社会慈善的角度去进行阐发。台湾大学学者刘淑芬专攻中古佛教史和中古社会史。相关著作有两部:《慈悲清净——佛教与中古社会生活》和《中古的佛教与社会》。

研究中会涉及到一些佛教慈善问题。如佛教的福田思想、布施思想、慈善救济工作等。读来颇具裨益。

军人优抚类。高敏著有《魏晋南北朝兵制研究》。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兵制史料保存极少的情况下。

以专题为线索、以论文形式阐述了魏晋南北朝兵制的发展变化。该书中并没有提及军人优抚。但其兵制研究当能对笔者进行军人优抚研高峰:《北朝灾害史研究》。

首都师范究提供一些帮助。论文部分研究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保障的论文视角较为分散。分别涉及灾害和防灾救灾思想。

社会救助。军人优抚。社会福利。宗教慈善。宗族慈善等方面。略举其要如下:(1)关于灾害状况、原因及影响的研究本文要做社会保障研究必须以当时的社会状况为背景。

正是在灾害频繁的状况下。才更凸现社会救助的必要性和意义。目前的灾害研究基本沿袭传统荒政的研究范畴和方法。

研究各种灾害的发生状况、发生原因、后果影响。多数以一种灾害为研究对象。融入了历史地理、生态学、灾害学等方面的研究方法。

灾害发生状况方面。程谦恭、胡广韬、张骏分析了中国近三千年来火灾群发的周期与环境的变化;牟发松对六朝时期湖北地区的自然灾害进行了梳理探讨.

郭黎安研究了六朝时期都城所在地建康的气候情况、自然灾害发生状况和当地生态环境。并胡阿祥分析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气候特点、动植物资源、河流湖泊、海岸线的变迁和发生频率相当高的自然灾害。

同时指出天灾和人祸之间存在着种种复杂的联系卜风贤运用现代灾害学理论。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正史记载中的灾害史料进行定量分析。

对农业灾害区域分布特征、年内季节分布特征、年际间规律和重大灾年等问题进行了研究;章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蝗灾述论谭书龙、李曼曼《六朝火灾论略》

李辉《试论北朝时期旱灾发生的特点》、《试论北朝时期水灾发生的特点》《试论北朝时期虫灾发生的特点》。

《试论北朝时期霜雪冻等低温灾害发生的特点》介绍了蝗灾、火灾、旱灾、水灾、虫灾以及霜雪冻等灾害的发生情况。

并分析了其特点;薛瑞泽考察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发生原因以及给社会经济造成的危害。

指出官府救助的必要性。灾害发生原因方面。卜风贤分南北方由正反两面分析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对农业灾害的发生、发展产生的多方面的影响。

操晓理探讨了北魏平城地区的移民与饥荒的灾民。认为北魏前期大规模移民实京对平城地区有积极作用。但也引起了此地的饥荒。

刘春香也撰文从生产活动、林木损耗、战争、苛政四方面分析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灾害发生的社会原因。

灾害后果影响方面。楼嘉军认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了持续的影响。并且影响了黄河流域文化的向南迁移。

从而带来了长江流域文化的逐渐兴盛;秦冬梅分析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自然灾害的特点。并考察了灾害造成的影响。

认为自然灾害极大地损害了农业生产。但也客观上促进了农业技术的改进和江南的开发。同时他还认为灾害后经产发生的饥馑是这一时期社会动乱的重要原因。

张敏认为。自然环境的变迁和灾害性天气的出现对导致西晋灭亡和十六国割据起到了重要影响。

他还从战争角度出发发表了另外一篇文章。对南北朝时期对峙战争中水灾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认为水灾的发生会影响到南北双方采取军事行动的时间和方式。

关于疫病的研究疾疫往往是与各种自然灾害和战争相伴生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古代疾疫发生的高峰期。

在灾害研究中既有与其他灾害的共性。又有其特殊性。研究成果较多。由于历史资料的记载和留存状况。

有些研究结论值得商榷。学者们在此方面的研究成果除唯一的疾疫著作《三千年疫情》外。尚有若干篇论文。

台湾学者林富士对传统中国政府针对瘟疫的响应从王政与究责、惩罚与改革、埋葬与医疗、救济与宽免几方面进行了梳理。

其中涉及若干处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事例。认为修德以禳灾是传统中国政府政治文化的基调;赵夏竹认为汉末及三国时代道教的形成与疫病频发流行有密切的关系。

黄勇也认为疾疫流行对道教的形成和发展影响颇大。道教的出现为战胜瘟疫提供了技术和信仰两种解决之道。

薛瑞泽对六朝时期疫情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指出六朝疫病流行地域广、时间长。危害严重。时人已认识到疫病具有传染性。

并采取了相应的隔离措施和社会救助;孙丽对两晋十六国时期的疫情资料进行了整理。认为政局动荡、政府无力、大范围战争、自然环境、兵役力役沉重等都是疫情的发生原因。

陈金凤、王芙蓉研究了两晋时期的疫病及相关问题。分析了其成因及影响。列举了社会各阶层展开的防治工作及其有限的作用。

马宝记、张美莉分别论述了建安年间和魏晋时期的疫病状况、防治措施和影响;张嘉凤以医学典籍《诸病源候论》为考察目标。

将医学典籍还原到历史情境中。深入探究魏晋至隋唐之间医典中体现出的疫病观;龚胜生、叶护平研究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疫灾的时空分布规律。

指出这一时期中西晋时期疫灾最为频繁。夏季是疫灾流行的最主要季节。疫灾范围逐步扩大。重心有由北向南迁移的趋势。

并不能由历史记载多直接推断出此地疫灾多发。关于防灾救灾思想与社会救助的研究防灾减灾和社会救助是中国古代社会保障的基本措施、是其他保障方式的基础。

对防灾减灾与社会救助的研究很难截然分开。多数是杂糅在一起的。故而一并综述。这方面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多。

对其进行各类灾害的针对性研究是学者们的共识。日本学者井上幸纪的《两汉魏晋南北朝的灾异政策》从两汉到魏晋南北朝遇日食和旱灾时。

朝廷礼仪方面发生的变化考察了政府认识灾害的思想演变;王亚利从魏晋南北朝时期天人感应理论下的天谴灾异学说、天道自然观下的灾害观出发探讨了这一时期的灾害思想。

他还认为。魏晋南北朝政府在统治思想包括救灾思想上承袭了两汉儒学“以经治国”的理念。主要以儒家荒政学说作为救灾指导思想。

所采取的救灾政策、措施具有明显的儒学化色彩;周景勇、严耕探讨了魏晋南朝因遭遇天灾人祸而在帝王诏书中体现出的生态意识。

诸如调和阴阳、济育群生。采捕以时、宽刑育物。弛禁山泽、劝课农桑等;李丙寅探讨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环境保护。

认为这一时期经历长期战争。自然环境遭到较大破坏。致使自然灾害多于前朝与后代。叶依能从重农、备荒等四个方面论述了南北朝时期基于农业的防灾救灾政策措施。


参考资料

转载请注明出处。

标签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